自唐宋以来,杜甫栖迟过的同谷,大凡文人雅士、名宦乡贤,都有缅怀杜甫的诗、联,或怀古,或拜谒,或凭吊。最早的当推咸通十四年(公元873年),即杜甫流寓同谷114年后,成州刺史赵鸿的《杜工部茅茨》一诗。诗云:
工部栖迟后,邻家大半无。
青羌迷道路,白社寄杯盂。
大雅何人继,全生此地孤。
孤云飞鸟外,空勒旧山隅。
赵鸿为一代名宦,善诗工书,他在成州任上做了好几件有益的事。一是勒刻了杜甫的《万丈潭》诗;二是写了《杜甫同谷茅茨》一诗;三是在杜诗提到的玉井,题刻了“鹿玉山狮子洞石室玉井三题;四是刻石同谷曰:“工部题《栗亭十韵》不复见”,为《栗亭十韵》的散佚深为惋惜,并题诗曰:
杜甫栗亭诗,诗人多在口;
悠悠二甲子,题记今何有?
由此可见,迫于当时的流亡生活,杜甫散佚的诗歌肯定还有不少。
宋绍兴三年(公元1133年)成州郡守宇文子震题《杜工部草堂》诗云:
燕寝香残日欲西,来寻陈迹路逶迤。
江涛动荡一何壮,石壁崔嵬也自奇。
鸡犬便殊尘世事,蛟龙常护老翁诗。
草堂欲见垂扃榜,却忆身游濯锦时。
诗歌对草堂一带的自然风光作了淋漓尽致的描绘,对诗圣杜甫的坎柯遭遇倾注了发自内心的同情。
到了明、清,在草堂题诗咏怀几乎成为风气。明嘉靖三十二年(公元1553年),按察使洮岷兵备副使杨贤于是年仲春往游草堂,特赋七律一首,以纪此行。诗云:
三春花柳乱啼莺,古木丛祠傍曲成。
一代风骚归大雅,千秋臣节仰名卿。
苔碑藓碛寒烟护,远浦遥岭暮霭横。
唐室只今无寸土,草堂终古属先生。
清初著名诗人宋琬顺治间任四川按察使分巡陇右时,也曾专程拜谒草堂,他心驰神往,触景生情,即兴题了两首五律:
最爱溪山好,因成秉烛游。
碧潭春响乱,红树晚香浮。
橡栗遗歌在,苹蘩过客修。
先生如何起,为我听吴讴。
少陵栖隐处,古屋锁莓苔。
峭壁星辰上,惊涛风雨来。
人从三峡去,地入七歌哀。
欲作招魂赋,临留首从回。
近代题咏草堂的咏怀之作也不乏其人。20世纪40年代,甘宁青监察使、诗人高一涵壮游成县,曾赋七律一首,表达了对杜甫的咏怀之情。诗云:
飞龙峡口路迷离,龙去潭空异旧时。
一掌平原同谷县,数椽矮屋杜公祠。
萧萧短发荒山客,耿耿孤忠故国思。
我亦无家堪送老,白云深处望仇池。
自唐宋以来,历代名公咏歌以纪其胜者,在同谷可谓众星捧月,不胜枚举。鉴于篇幅关系恕不一一列举。
草堂楹联六副:
一片忠心微寓歌吟咏叹;
千秋诗圣独追雅颂风骚。
回首望秦州谷远时萦行客梦;
驰心在唐室江清鉴及老臣忠。
天地尚留诗稿在;
江山亦藉草堂传。
唐室只今无寸土;
草堂终古属先生。
明:杨贤撰
李杜朔神交诗圣酒仙我忝列通家子弟;
陇秦寻故宅龙蟠虎踞公先占同谷江山。
清 李焌撰
一谷风清问先生真穷极到此;
四壁诗满笑后人何胆大如斯?
民国初 刘朝陛撰
草堂历代修葺概述
在漫长的岁月长河中,草堂曾历尽沧桑,规模几更,然而其遗址始终保持原貌。从明、清至民国几代都有人维修、改建和续建,规模逐渐扩大,确也肃穆雅致,颇有气势。
据地方志乘记载,草堂建成后,从南宋至元代,连年战乱,兵刀相继,祠宇年久失修,濒于倾圮,直到万历四十六年春,知县赵相宇奉命尹成邑,特前往谒祠,并登堂拜像,见栋宇倾圮,风景依然,乃捐俸命教谕管应律修葺之。不久落战,“祠焕然一新”。事竣管应律请题名纪胜,赵侯义不容默,骑马挥一律,洒洒传神,颇有盛唐之风。
清光绪十一年(公元1885年)甘肃学政陆廷黻、知州叶恩沛发起重修草堂,知县李焌主其事。修葺后的草堂宽敞高大,气势宏伟,令游人流连忘返。
1942年,成县县长陶自强进行了再次修葺。陶自强在翌年写的《成县杂忆》中翔实地记述了修葺经过:“清明日,余偕诸同事登堂展谒,祠宇年久失修,濒于倾圮。自清光绪时县令楚南李焌曾为修葺。数十年来无人过向,乃与县人士发起修复,咄嗟间得数千元,墙瓦启牖,焕然一新,又于祠外辟精室数楹,以备游客之居,虽不能与浣花之媲美,亦不失为历史上一名胜。”
这次修葺奠定了草堂后来的规模,使草堂呈现出崭新的面貌。
数百为年来,草堂虽几经摧残,但同谷百姓却一次又一次把她修复起来,使这一被誉为我国文学史上的圣地,成为后人永远瞻仰的地方。这里的一砖一瓦,一碑一石,一溪一水,一草一木,无不充满诗情画意。如果借杜甫的诗句,到草堂寻觅诗人的遗迹,定会使人心情怡悦,雅兴倍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