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荀鹤诗多有与寺僧赠题之作,一些可以看出当时佛教的情势,如:
空闲二公递以禅律相鄙因而解之
一教谁云辟二途,律禅禅律智归愚。
念珠在手隳禅衲,禅衲披肩坏念珠。
象外空分空外象,无中有作有中无。
有无无有师穷取,山到平来海亦枯。 诗的大意是说空有本一,说空即有,说有本空,二师于空有、有无之争辩,待到海枯石烂也不会有结果,也是毫无意义的。
“禅律相鄙”,实即是禅教相争。自唐代教外别传(于传统佛陀传统言教外另外单独传出的心地法门,故曰教外别传)之禅宗兴起,提揭“即心即佛”,“不立一法,见性成佛”的顿悟法门后,与需三大阿僧祗劫才能修行成佛的教下各派自然引起教内部争论。其实,禅宗不重教理的理解,所谓“解门开时悟门塞”,以妙悟苦参实修为宗旨,故称为顿悟实修派,教下重在理解了教理之后,依解起行,循阶渐进,以渐修渐悟为实,是为教理派。其实二派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,只是因于修行人根器之异,迟速有所不同而已。宗门有言:宗通则教通,宗通之后,没有教理不通的;但反过来说,通教者不一定通宗,甚至可能成为通宗的障碍,因为一切教理,在禅宗看来,皆为“戏论”,“金沙虽贵,在眼为翳”,故在判教上,禅宗是在众教之首的,因为它代表的是佛心,教下各派代表的是佛言,二者实质上是一致的。
杜诗中有首《题江寺禅和》的七律,首四句也道出了晚唐时期禅宗发展的一些迹象:
江寺禅和似悟禅,坏衣芒履住茅轩。
懒求施主修真像,翻说经文是妄言。
所谓凡圣同居,鱼龙混集,金沙俱下,禅宗发展到后期,已经出现许多空浮的败迹。宗、教皆是佛陀一身传出,岂有二致,如果“翻说经文是妄言”,那说明这些禅和不但没有“似悟禅”,而是在败坏佛教罢了,所谓“狮子身中虫,自食身中肉”,就是这个道理了。
© 版权声明
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,未经允许请勿转载。
相关文章
暂无评论...